记者从第二次青藏科考队“人类活动历史及其影响”分队了解到,队员们研究认为近期在西藏日喀则南木林县共塘遗址检测到的3000年前的奶类残留物,是青藏高原早期奶制品消费的证据。
自然、轻松地在人群中穿行,是每个普通人生活的日常,然而,这对于右侧先天性小耳畸形的扎西(化名)来说,却是一种奢望。
4日,拉萨三级政务服务大厅170余个服务窗口正常有序运转,2台智能机器人也开始“上岗”忙个不停,成为办事大厅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近日,以“弘扬科学精神 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西藏自治区“科技下乡”集中服务活动在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察雅县吉塘镇吉塘社区启动。
月1日,记者从西藏大学获悉,该校4项科研成果获得2022年度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奖。
西藏墨脱县背崩乡地东村优质白肉杂交枇杷新品种示范基地里,枇杷树长势喜人。
今年甘孜州政府工作报告对数字甘孜建设做了进一步谋划,提出加快构建“1+5+1”数字甘孜体系,“让政府决策更科学、城乡管理更精细、群众办事更方便”,为甘孜州高质量发展持续增添发展动能。
走进昌都市农科所的苹果新品种展位,农民多吉顿珠满脸喜悦。
六年多来,青海牢记总书记嘱托,抓住机遇,依托得天独厚的“风光”资源,着力推动清洁能源开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储能多元打造,清洁能源建设跑出加速度,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清洁能源企业在青海集聚发展。
五年来,西藏全区科技界着力提升创新体系效能,持续优化创新政策环境,逐步拓宽创新投入渠道,西藏全社会研发经费年均增长17.5%;财政科技支出占GDP比重达到0.4%。
近日,在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华藏寺镇栗家庄村的二茬红叶莴笋试验种植基地里,菜农们正忙着分拣、包装、装车,一派忙碌景象。
由昌都市消防救援支队新城联络路特勤站一级消防士、装备技师、特种车辆驾驶兼操作员李飞参与研发的“折叠式灭火器背架”“隧道灭火消防车”专利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记者从北京师范大学了解到,该校科研团队联合多国学者研究发现,我国青藏高原可能是一个处于激活状态的全新气候临界要素。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员与国外科研团队合作,通过对植物花粉化石中功能类似于“防晒霜”的化合物研究,发现紫外线辐射增强是导致二叠纪末陆地生物大灭绝的重要原因。